校外专家评价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厚泽院士的评价

得知长江大学的《地震勘探原理》校级精品课程通过多年建设正在申报湖北省精品课程,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近些年我多次到长江大学开会和讲学,对长江大学的best365网页版登录和《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的建设情况比较了解。《地震勘探原理》是该院“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技术、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是培养勘探地球物理学家的重要课程。长江大学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制定了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视教材建设、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果,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该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

1、《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组具有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7人,教师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也有30多岁年轻的后备教师。课程主讲教师教学、科研并重,承当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石油企业科研合作项目,能够将新的知识引进课堂,将科研中的科学创新、严谨求实的精神带入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就其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十分显著。该课程组三位教师参加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品牌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刚刚还获得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十分注重教材建设。他们在1999年就编写制作并出版了中国天然气总公司高校“九.五”重点规划教材《地震勘探原理CAI教材》。出版的《勘探地震学教程》教材是课程组教师在多年授课经验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及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编写而成,《勘探地震学教程》教材被列入21世纪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地震勘探原理》多媒体课件倾注了老师们大量的心血,理论联系实际。

3、十分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在课程建设中,大力加强了实践环节教学,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本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服务,开展“地球物理学进展”科技讲座和“地物博士讲坛”等讲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培养质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答疑)相结合、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多方位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野外生产实习三大版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计算机编程能力、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坚持以“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为主题的献身精神教育,加强课内外的教育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批能够扎根基层、动手能力强、艰苦创业的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评语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厚泽院士的评价

点击查看大图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彦春教授的评语

地震勘探作为能源勘探的重要方法,重要性显而易见。《地震勘探原理》是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建设受到学校、学院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长江大学的《地震勘探原理》课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江汉石油学院)开设以来,经历二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现 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建设成果包括教材;实习基地、实验室;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为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纵观本课程建设过程,有以下几点特色及优势:

(1)教材 “九五”期间就开始《地震勘探原理》CAI教材的编制,后于2005年编写《勘探地震学教程》,并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反映良好。《地震勘探原理》的教材己形成一定体系,为这门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2)师资队伍 《地震勘探原理》现有主讲教师共8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阶段的教授(2 名)和副教授(4 名)为主,以青年教师讲师(1 名)和助教(1 名)为梯队培养对象。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7 人,硕士学位 1 人,教师学历组成相对较高,强大的师资队伍是这门课程建设的坚强后盾。

(3)实习、实验实习、实验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技能的必备措施。经多年建设,现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实习、实验条件。课程所在best365网页版登录已形成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室基础建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已初具规模,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为教学更好的服务。另外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对这门课程的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几十年来,依托江汉油田建设的地震勘探野外实习基地,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持续不断的建设、完善,使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4)科学研究《地震勘探原理》教学组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合的原则,通过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油田科研生产项目,将理论用于实际,用实例充实教学内容,扩充教学信息量,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时要求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治学严谨,授课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学科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对基本概念、原理讲授准确、完整,知识面宽、涉及信息量大且重点突出;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广受好评,教学组教师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

从以上几点来看,我认为《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很好的成效,已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通过不断努力,必将有更加突出的成绩。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评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博士生导师——王彦春教授的评语

点击查看大图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院长徐义贤教授的评语 点击查看原件

由于同行和工作上的关系,我和best365网页版登录有比较多的联系,曾参加过该院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建设研讨会,因此对该课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希望对该课程作以评价,我感到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

《地震勘探原理》是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原江汉石油学院和现在的长江大学校、系领导对该课程的建设一直很重视。课程组的多位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经过几代新老教师的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一门在同类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我认为长江大学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形成了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师队伍整体职称、学历都比较高,目前,课程组有教师 8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一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7 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也有 30 多岁、 20 多岁年轻的后备教师。这些教师同时还负责和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科研项目,且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

(2)重视教材建设。他们在 1999 年就编写制作并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地震勘探原理》 CAI 教材,该教材被列为中国天然气总公司高校“九·五”重点规划教材。 2005 年由朱广生教授牵头组织编写出版了《勘探地震学教程》教材,该教材已经被列入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3)注重实践教学。该课程设置了课内实验( 16 学时)、课程设计( 3 周)和野外生产实习( 3 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他们的专业实验室拥有先进的 64 节点曙光 PC-cluster 并行机和多台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工作站,有生产单位常用的先进的专业软件,学生课内实验和地震课程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在江汉油田、河南油田、江苏油田、辽河油田等企业建有地震勘探野外实习基地。他们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4)课程网站内容丰富,独具特色。认真浏览了长江大学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网站,感到网站建设的比较有特色,页面设计朴素大方,栏目清晰,条理性强,各种资料比较齐全,使用方便。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合理,授课教案和授课部分录像比较完整。尤其是课程负责人开设的个人地震勘探博客,是学生和老师互动、教和学相互配合的很好的形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博客的访问和点击率比较高,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也反映了该课程网站的教学效果。

总之, 长江大学的《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建设成绩显著,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水平,该课程已具备湖北省甚至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条件。希望你们早日成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院长——徐义贤教授评语

4、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钟广法教授评语 点击查看原件

《地震勘探原理》是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我曾经在长江大学的前身江汉石油学院地震教研室做过教学和研究,也亲身参与过该课程的部分建设工作。最近通过对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申报精品课程的材料和网站资料的学习和研究,感觉该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震勘探原理》精品课程在以下几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

(1)课程建设小组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共八人,除一名青年硕士外,都具有博士学位,分别毕业于四所不同的大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是 40-45 岁的教学经验丰富,科学研究成果突出的教授和副教授,而且还有一名 32 岁的年轻博士和一名 28 岁的年轻硕士,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这在为本科生开设《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的同类高校是不多见的。

(2)课程建设小组十分注重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成果显著。早在“九.五”期间就率先开始《地震勘探原理》 CAI 教材的制作出版工作。 1999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地震勘探原理》CAI教材被列为中国天然气总公司高校“九.五”重点规划教材,在石油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 2005 年组织编写出版的《勘探地震学原理》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教材已经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3)《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所在的best365网页版登录也一直非常重视该们课程的建设。best365网页版登录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湖北省重点学科 2 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 1 个, 2003 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这些学科优势和实验室条件和同类高校相比同样具有较大优势。

(4)《地震勘探原理》课程不仅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是一大特色。为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为该课程设置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野外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这些年还购置了先进的曙光 PC-Cluster 并行机和多台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工作站,利用国内外著名地球物理公司捐赠的先进专业软件,学生课内实验和地震课程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江汉油田等企业的地震勘探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了近 30 年。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其他高校的好评。

(5)《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网站建设也十分有特色,授课教案和授课部分录像反映出课程主讲教师的严谨作风和建设成果。课程负责人开设专门的课程博客解答学生专业问题,访问和点击率非常高,体现出学生踊跃的学习热情和教师对该门课程很高的投入程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该课程是地震勘探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达到了湖北省甚至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条件。祝愿该课程的建设每年都取得新的成果。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钟广法教授评语

点击查看大图

5、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耿建华教授 评语

《地震勘探原理》是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学缘和工作等关系,我对该课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该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为本科生开设,一直得到了前江汉石油学院以及现在的长江大学校、系领导的重视和关注。课程组的多位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经过几代新老教师的不断努力,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一门在同类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该课程建设投入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师队伍整体学历(8人中有7人具有博士学位)职称都比较高,教师年龄梯队也比较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也有30多岁、20多岁的年轻的后备教师。这些教师同时还负责和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科研项目,且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建设小组对教材建设也十分重视。他们很早就开始注重计算机现代化辅助教学,1999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地震勘探原理》CAI教材被列为中国天然气总公司高校“九.五”重点规划教材。2005年由朱广生教授牵头组织编写出版的《勘探地震学原理》已经在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材已经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的主讲教师所在学院的学科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best365网页版登录目前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1个,这些学科优势和实验室条件为提高地震勘探方面的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在石油类高校中是较为突出的,我在江汉石油学院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就深有体会。该课程设置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野外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这些年还购置了先进的曙光PC-cluster并行机和多台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工作站,利用国内外著名地球物理公司捐赠的先进专业软件,学生课内实验和地震课程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江汉油田等企业的地震勘探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了近30年。他们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浏览了《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网站,感觉建设的也比较有特色,授课教案和授课部分录像比较完整,尤其是课程负责人开设个人地震勘探博客,访问和点击率比较高,反映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教师对该门课程倾注了较多的心血。

近30年有不少长江大学的毕业生来校攻读研究生或工作,他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科学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很强的工作能力与发展后劲。我们非常欣赏与欢迎长江大学的毕业生。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建设成果达到了湖北省甚至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条件,期待该课程的建设每年都会有新成果。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耿建华教授评语



Copyright@2008 best365网页版登录

电话:0716-8062102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434023)